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产业动态 》 新中国成立70年海权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海权发展历程
2022/10/10 0:00:00

海洋权利维护、海洋利益实现以及海军建设是海权发展的核心内容,以此三个主题的嬗变作为考察对象,可以勾勒出新中国成立70年海权发展的轨迹。

海洋权利维护之嬗变

  从收复海权到提升海权维护能力海洋权利是国际海洋法和国际法规定主权国家享有的权利,并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洋权利维护经历了收复海洋权利、开辟海洋权利维护新途径及提升海洋权利维护能力的嬗变。

首先,收复和捍卫海洋权利。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海关和交通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其商品,在把中国变成其工业品市场的同时又使中国农业生产满足其需要。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一方面,逐步收回了外国在中国的驻军权、内河航运权、海关主权和管理权等;另一方面,坚决捍卫海洋权利,与侵犯中国海洋权利的行为作斗争。针对1949年4月发生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侵入长江的事件、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强行实施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对第七舰队使命的确定及其“划峡而治”的“两个中国”的企图、南越海军强占我金银岛等行为,中国依照国际法,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对策,通过各种方式坚决捍卫海权,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其次,开辟海洋权利维护新途径。在中国面临海洋国土争端日益复杂的情形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崭新政治思维的海洋政治战略,用新的手段维护了中国海权。一是把维护主权作为前提。邓小平认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对于诸如隶属于中国主权而无争议的南沙群岛,必须在承认中国主权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争端;二是搁置争议,共同得利。对于不涉及两国主权问题的岛屿可以暂且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比如对于钓鱼岛问题这样的“悬案”就可以这样解决。在面临海洋争端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邓小平坚持主权、搁置争议和共同开发的解决办法开辟了海洋权利维护的新途径,既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也为世界创造和平稳定的海洋战略环境贡献出了智慧。尔后,中国维护海洋权利的途径不断拓展。比如,在解决黄岩岛主权争端时形成的维护海权的新模式——黄岩岛模式,标志着中国海权维护从过去韬光养晦向积极作为的根本转变。南海岛礁建设以及三沙市的设立,则开启了通过行政治理宣示国家主权的新篇章。总之,中国海权维护途径不断呈现新变化,其理念和实践皆跨上了新台阶。

再次,提升海洋权利维护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军事战略地位的上升以及海洋权益之争的凸显,中国认识到提升海洋权利维护能力的迫切性,争取在搁置争议和友好协商的同时,通过双边谈判和推动合作等多重手段解决海洋权益争端。一方面,颁布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维护海洋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海洋争端、维护海权以及海军的公海行动提供了法理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海权维护能力。一是要实现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既要维护海洋权益以提升综合国力,也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以维护和平稳定,实现维稳与维权的统一;二是在不放弃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的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争取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处理海洋争端和矛盾,以推动共同利益;三是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拓展海权维护的方式,包括高超的外交手段、强大的经济手段以及过硬的军事手段等,争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支持。

 

海洋利益实现之嬗变

从发展海洋贸易到转变海洋经济开发模式海洋既是交通媒介和交流渠道,又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何更大限度地获取合法的海洋利益是维护海权的主要目标。海洋利益是由海洋权利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利益,这种利益的获得取决于主权国家的能力。新中国成立70年海洋利益实现经历了发展海洋贸易、形成沿海开放布局、提升海洋开发能力及转变海洋经济开发模式的嬗变。

首先,发展海洋贸易。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是海权发展的基本目标。自近代以来,魏源、李鸿章、孙中山等有识之士通过发展海商、设立轮船招商局、规划建立商港和商船队、筹划海洋资源开发等途径发展海洋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通过“建设海洋铁路”来发展海洋贸易,于是购置了远洋货轮“光华”号,成立了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恢复了海洋盐业、海洋渔业、造船业等海洋产业的发展,又成立了国家海洋局以加强对海洋的管理。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发展海洋贸易实现海洋利益,奠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国内经济基础的薄弱,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海洋利益实现手段的单一和缺乏整体规划。

其次,形成沿海开放布局。改革开放以后,海洋利益的实现途径得以拓展,开辟了中国走向海洋融入世界的新道路。邓小平指出,历史经验证明了关起门来搞建设终究难以让中国发展起来。为了发挥沿海城市在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必须开放沿海城市吸引外资以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首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批准了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形成了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放布局,1988年4月又设立了海南经济特区,中国实现了从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转折。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又是自近代以来最先遭受西方海洋经济、军事、文化入侵的地域,对海洋的认知相对内陆而言要深刻得多,理当成为面向世界以获取海洋利益的先锋。

再次,提升海洋开发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强调从战略高度认知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到陆地资源短缺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既要大力提倡节约和保护陆地资源,更要积极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先后制定了《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九五”和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实施纲要》《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以及《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和发展海洋经济制定了战略规划。此后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海洋开发是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要做好海洋调查、海域使用管理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降,我国海洋渔业、海上运输业、海上石油业、船舶制造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海洋开发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海洋经济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依然存在海洋资源利用率较低、海洋高科技研究较为薄弱的现象,离成为海洋经济强国还有较大差距,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模式、手段以及目标作了重要阐述。我国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变,要把质量效益型作为海洋经济转变的目标。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海洋开发能力、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科技等。在新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区域海洋经济平稳发展。

 

海军建设之嬗变

从抵御侵略为目的到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支撑海上力量是实现海权的重要保障,海军又是海上力量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军建设目标、手段、任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建立一支能抵御侵略的人民海军。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毛泽东把海军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重点,明确了海军建设的目标、地位、任务和规划。毛泽东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降遭受各种屈辱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政府腐败难以造就一支强大的海军用于海防。为了不再重蹈近代覆辙,中国海军建设目标是能够有效防御帝国主义侵略。海军地位得到提升,海军成为一个军种并单独成立司令部。海军建设根据中国工业发展和财政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毛泽东还提出了肃清海匪、保障海道运输安全等近期目标以及收复台湾的长远目标。在毛泽东海军建设思想指引下,海军逐步建成了一支多兵种的初具现代规模的近海防御力量,为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领海以及保护海洋权益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可担负近海防御的海军。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对军事战略进行了重新调整,正如美国政治地理学家索尔·科恩所说,“中国海军处于劣势地位的近代历史,加上苏联的解体和北方边界陆地威胁的终结,激发了北京集中精力打造海军,扩展其海上影响”。一方面,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对海外资金、市场、原料和通道的需求,海军的任务已从反侵略战争转变为维护海洋权益和领土完整以及对海上局部战争的预防,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近海防御战略;另一方面,邓小平要求提升海军质量和战斗力,把“少而精”和“顶用”作为衡量质量的标准,海军必须结构合理、装备精良且人员素质高。邓小平注重海军质量的提升是对传统人民战争思想的调整,“将毛泽东在30多年前提出的关于建立强大海军的长远目标具体化”。

再次,建设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且与新阶段历史使命相适应的现代化海军。冷战结束后,知识经济浪潮与高新技术革命使得世界海洋事业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江泽民阐明了国家富强、海洋权益及海军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跨世纪的海军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一方面,各国围绕海洋的政治斗争进一步加剧,世界新军事变革突飞猛进。为了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必须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步伐以提升综合作战能力;另一方面,美国对“台独”的支持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统一,加快海军建设也是为了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再一方面,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增多,迫切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维护中国海上贸易通道,可以说,“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海上贸易通道存在安全风险的被动反应”。胡锦涛提出海军建设目标必须与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既要为国家利益向海洋空间拓展保驾护航,也要为促进国际安全提供人道主义救援、打击海盗等公共产品。海军建设要推动海军作战方式、管理制度及力量结构等方面的转型,提升海上局部战争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要把由近海防御转向远海联合作战作为建设重点。

最后,建设一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支持的海军。新时代海军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为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支撑和战略支撑。海军必须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新时代强军思想。具体到海军建设,政治上要维护党中央权威以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注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要坚持体系建设,统筹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统筹近海和远海力量建设,统筹水面和水下、空中等力量建设,统筹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建设,确保形成体系作战能力。通过意识、能力、活力的创新为海军转型建设注入强大动力。重视海军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化的优化配置,提升现有装备一体化程度和利用效率。海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要在依法从严治军的过程中推进。